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、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,与中医七情(喜怒忧思悲恐惊)中忧(忧愁)思(思虑)相近,为脾所主。焦虑与恐惧情绪相似,均存在担心和害怕等的压抑体验,与七情中惊(惊吓)恐(恐惧)相当,为肾所主。例如,一次郊游,你正穿行在灌木丛林之中,突然,在你的面前出现一条斑斓大蛇,你会吓得连发根都立了起来,惊叫一声,迅即躲开,这是害怕的的表现。考试之前,你会有几天吃不香、睡不实、坐立不安,这也是害怕的表现。同样是害怕,前一种情况是有具体面临的,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的,这种反应被称为恐惧。此时,当事人明确地知道危险之所在。而后一种情况,则是因对尚未发生的或将要发生事情的间接想像,是一种不确定的体验,这种反应被称为焦虑。此时,当事人不能明确地指出危险之所在,只是预感到可能要发生某种不利、不良和不幸的事件。中医认为,忧思过度则伤脾,惊恐过度则伤肾,虽心(心脑)主神明,而脾肾对焦虑与恐惧亦具有重要调节作用。
总之,恐惧是面临危险时发生,即身临其境,感同身受,而焦虑发生在不利情况或危险来临之前。焦虑是指向未来的,指向可能的、预期的危险或不幸,在观念上是不确定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