针对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,应从以下几方面寻求对策:
一、优化家庭教育,创建良好家庭氛围。
1、转变观念,明确教育内涵。 调整心态、适度期望。一些家长重智轻德、重知识轻能力、期望过高;无视孩子的兴趣、意愿、要求与特长。这样,不仅很难让孩子主动发展、全面发展,反而让孩子望而生畏,不知所措。每个孩子由于遗传、智力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,都有着各自的特点,各有所长,各有所短。家长应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,遵循科学的方法,树立新的人才观和质量观,顺其自然、促其发展。 放下架子,加强沟通。一些家长把子女视为私有财产,把教育子女看成是家庭行为;一味迁就或一味压制。因此,始终凌驾于孩子之上,任自己“摆布”,说对的要听,说错了也得听,这怎么能让孩子接受呢?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代沟,实际上往往是家长自己造成的,看到一则镜头:爸爸举着木棒打儿子,儿子委屈瞪眼直盯着父亲问:“你凭什么来强迫我,凭什么痛打我,就凭你是爸爸,我是儿子?”父亲无语。是啊,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实在屡见不鲜,可又有多少家长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呢?家长要努力创设民主、和谐的家庭氛围,在尊重、信任的前提下,以“指导者加大朋友”的身份出现,进行平等的交流、谈心,全面地了解孩子,真诚地走近孩子,这样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。 2、提高认识,正视孩子发展潜能。 有关专家曾讲过:“只要一个人的脑细胞还活着,这个人就会发展。”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:正常人的智商差异不是很大的,365体育彩票_365bet体育娱乐场-【官方唯一授权】@的是后天的教育。中小学阶段是人发展的奠基阶段,对人发展是至关重要的,但对人的一生来讲毕竟是一起始阶段,人的发展既有赖于奠基阶段,也有赖于今后的发展。如果仅仅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判断孩子能否发展,这是不全面的。我们既要看学习成绩,又要看实际能力。作为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,注重发展孩子的潜能。 3、扬长避短,发挥孩子特长优势。 家长要重视发挥孩子的优势,培养孩子的特长。曾遇见过一个有名的音乐家,自己孩子不争气,连中国话都说不流畅,但他发现他的曲子能被儿子在画纸上反映出来,并且反映得很好。旋律、节奏被展示得惟妙惟肖,因此他就从这方面培养了孩子的特长。实践证明,有些孩子才能的萌发与顽皮的性格是交织在一起的,这就需要家长有敏锐的观察力,将其特有的兴趣、爱好、特长挖掘出来,要给孩子搭个展示自我的舞台,为他们多创造些表现的机会。
二、优化学校教育,营造和谐育人环境。
1、转变教师角色,走进学生心灵。 新课改倡导“民主、平等、和谐”的师生关系,我们教师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,走进学生的心灵中去,变教训与被教训,灌输与被灌输、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为平等的、对话式的、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关系。我们也曾经是孩子,也是从幼稚无知的童年,天真烂漫的孩子时代走到“为人师表”的今天的,学生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昨天。教师应该“设身处地”多从孩子角度去认识、体验和思考,选择合适的方法、适合的时机去引导孩子,教育孩子。对孩子多一些赞美和鼓励,少几分责备和训斥;多一些理解和宽容,少几分误解和惩罚。对孩子多一些换位思考,少几分埋怨心理。一视同仁对待每一个孩子,公平公正善待每一个学生,真心真意关爱每一个孩子,让他们主动向我们吐露心迹、敞开心扉地交朋友,真正做到“亲其师而信其道”。 2、优化教育条件,创造良好情境。 教育不仅要有适宜高效的教育内容和方法,而且要有有利于学生思想情感及心理向积极方面发展的情境,如积极向上的班集体、健康向上的舆论、团结友爱的班集体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等。在良好的教育环境里,通过各种有效的教育活动,积极转化学生的逆反心理。例如: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教育活动,首先,活动本身是实际而有效的教育刺激,它能引发学生的上进愿望,显示和发展个人的品德和才能。其次,学生有强烈参加集体生活、获得友情、受到重视等内在心理需要,因而十分重视集体对个人的要求、评价和信任。教师可利用学生这种内在心理需要,发挥集体活动对每个成员的教育、评价和激励作用,造成积极的心理氛围,最大限度地防止逆反心理的产生,从而使活动变得更加富于刺激性、感染性和实效性。 3、注重言传身教,树立良好师表形象。 常言道:“老师是孩子的第二父母。”在学生的心目中,教师是社会的规范,道德的规范,人们的楷模,父母的替身。老师的思想、品德、行为、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,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。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,严格要求自己,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,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良好榜样,以大方得体的仪表,稳重端庄的举止,亲切和蔼的态度,文明礼貌的评议,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道德情操等,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,去感召学生,启迪学生,最终达到为人师表,教书育人目的。 4、激发学习兴趣,营造乐学的氛围。 “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”,根据各学科的特点,教师巧妙地辅之以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训练,使心理健康教育在“润物细无声”中悄然实施。如,在体育课的户外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、竞争意识、自我保护能力的技能以及进行适当的意志品质的锻炼;在自然、科学课上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,培养学生的细心和耐心;利用校园红领巾小广播及板报设立心理健康专栏,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,适时举办相关讲座,内容包括人际交往的方法、学习心理、自信心培养、考前心理调适等,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。 5、重视心理疏导,控制学生逆反心理。 加强心理疏导是控制学生逆反心理的有效途径之一。学校要创建心理咨询室,选择有辅导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咨询工作。心理咨询的方式灵活多样,一是口头咨询,即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接待学生直接面谈;二是书面咨询,设立“知心姐姐信箱”、“悄悄话信箱”,根据咨询者的要求找他们面谈或以书面回答。学校对学生(特别是后进生,特殊学生)心理发展变化特点、心理健康咨询记录、心理测验材料要集中保存,建立心理档案,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,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,有效预防心理疾病。 结束语:“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;教育大计,育人为本;育人大计,正心为本。”只有摸清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状况,针对小学生的心理表现和行为,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,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,才能从本质上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