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四象限法则”由美国管理学家科维提出,是时间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方法。帮助我们将日常生活中的任务按照【重要和紧急】这两个维度进行划分,由此组成了四个象限——重要紧急、重要不紧急、紧急不重要、不紧急不重要。
将事情按照这四个象限分类后,更有利于我们分配不同的时间和精力处理这些事情。
对【重要】事情的界定:做这些事情对我们有重要价值,帮助我们实现某种重要目标,比如找到满意的工作、完成一次重要汇报、顺利通过考核等。
对【紧急】事情的界定:具有时间上的紧迫性,比如在规定时间内上交某个材料、完成某个任务等。
第一象限:重要紧急;关键词:立即去做
处理方法:【重要紧急】的事情需要我们优先解决,在众多的待办事项中首先去处理,以此减少可能导致的损失。
此外,一些【重要紧急】的事情很有可能是第二象限【重要不紧急】的事情没有及时推动进度或拖延导致的,因此第一象限【重要紧急】的事情理应越少越好,避免慌张忙乱。举例:准时完成工作、生病就医、上交材料等。
第二象限:重要不紧急;关键词:有计划地去做
处理方法:【重要不紧急】的事情需要我们提前做好规划安排,随着时间不断推动进度,这样才不会使这些事情转变为第一象限中的“危机事项”。这类事情通常也需要我们投入较大的时间和精力。
就像“未雨绸缪”这个成语一样,意思是在没有下雨的时候就要先修缮房屋门窗,以防下雨的时候被雨淋。不下雨时,修缮房屋虽然不是紧急的事,但这件事在不下雨时提前准备,才能够保证在下雨天也不影响工作的进行。
举例:准备证书考试、写论文、提前练习工作中要遇到的技能等。
第三象限:紧急不重要;关键词:快速做完就行
第四象限:不紧急不重要;关键词:适度去做